咸寧人過早經常吃發糕,味道香甜,食用方便,而且做發糕常用秈米或糯米,符合咸寧本地人的飲食口味。尤其碰到考試、創業時,可以吃吃發糕,討個“發”的好彩頭。
尤記得童年時,自己書包里的發糕又大又甜。走一步,用手揪一塊,放在嘴巴里,得意地走過去。
到了教室,一塊發糕要分給幾個要好的同學,看著他們吃。
“好甜,我還沒嘗到味兒呢,怎么放在嘴巴里,一下子就沒了呢?”沒吃著的同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,前俯后仰。
漫步咸寧的大街小巷,可以看到有寬沿的平底鍋支在大爐子上,鍋沿擺滿了用油煎過的片狀年糕,發糕表面被煎得焦黃油亮。
小孩子見到了都忍不住誘惑,拉著爸爸媽媽去買,當零食吃。發糕烤出來軟軟糯糯,香甜可口。
制作發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將上好的糯米和水磨成水漿,加入紅糖,玫瑰糖或者白糖、火腿、芝麻、花生混合好,將蒸屜抹一層油后倒入混合好的漿,上鍋蒸熟,端出裝盤就可以了。
發糕也可用架子支撐著直接放在煤爐子上烤,當一邊出現泡泡時翻烤另一邊,烤得年糕鼓脹時即可,也可用糯米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作。
發糕上面均勻地撒上了紅色的蕓豆,把發糕裝飾得漂漂亮亮,增加了艷麗的色彩。散發出的芳香,使人垂涎三尺,外邊的人還沒有走進屋里,就能嗅到香味,浸入人們的心靈深處。
早上或中午,餐桌上擺上一盤發糕,歡樂幸福的氣氛被渲染得淋漓盡致。
“糕”與“高”諧音,吃著年糕企盼生活步步登高,全家人無論干什么,都要比前一年高出一籌,更上一層樓。
現在社會經濟發展好,發糕不再只是節日的珍貴饋贈,平常的日子里,商場里也有賣。
我吃過不少地方的發糕,品種味道繁多,有紅棗發糕、綠豆發糕、桂花發糕等等,花樣百出。
童年吃過的發糕,是單純的糯米粉做成的,不摻任何輔料,它們從糕箱里倒出來,一小塊一小塊的,可愛得很。像江南水鄉的農家女子,樸質,純粹,讓人回味無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