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amp id="0es3p"></samp>
  • <big id="0es3p"></big>
      <acronym id="0es3p"></acronym>

          <track id="0es3p"><strike id="0es3p"></strike></track><track id="0es3p"><strike id="0es3p"><b id="0es3p"></b></strike></track>
            <track id="0es3p"><strike id="0es3p"><tt id="0es3p"></tt></strike></track>
          1. 曾鋪村——鄉愁里的記憶

            來源:咸寧日報 日期:2023-03-14 字號: 分享到:

            入春后,來咸安馬橋鎮曾鋪村的馬橋鄉村記憶館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。作為我市首家鄉村文化記憶館,這里一度成了省內外游客的打卡地。

            青山之間,古樹枝繁葉茂,樹身斑駁,濃蔭如蓋,古村落掩映其間,石門上的雕刻鐫刻著一波又一波游子的鄉愁。在馬橋鄉村記憶館一棟接一棟的古民居建筑里穿梭,歲月仿佛在這里放慢了腳步。

            從古門樓進入,漫步于馬橋鄉村記憶館中,非物質文化館、古建筑館、古橋館、歷史名人館、農耕館、民俗館、民俗體驗館、紅色英烈館等有序排列其間。除了歷史展廳,記憶館里還設有現代化的文創體驗館、文藝創作中心、鎮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等場館。

            在古建筑館的王家畈學堂的展區,70多歲的王爹爹久久不肯離去,看到自己曾經讀過的學堂的照片,他回想起了往昔。

            王爹爹說,當時建學堂的王職夫是個大好人,為了建學堂,要求當地村民每家出一個雞蛋?!懊考页鲆粋€雞蛋,這個學堂就是公家的,各家各戶的子弟都可以理直氣壯來這里讀書。王職夫的后人也不能說這個學堂是他們家開的。這個故事現在村里的人還在傳?!?/p>

            進入古建筑館內,純手工制作的微縮古建筑模型吸人眼球。小橋、人物、山水活靈活現,荊楚風格的建筑,加上設計者的奇思妙想,無不展現著古橋、古民居豐富的文化之美。

            非物質文化館內,國家級非遺麻塘鎮氏風濕病祖傳秘方的由來,省級非遺錢六姐的故事、長篇敘事山歌等被搬上了屏幕,馮京的傳說、傳統鑼鼓口訣、打硪歌、火龍、咸安木雕、合菜面、栽田鼓、花燈、水車制作等工藝傳承,用現代的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
            農耕館篩選稻谷的風車,老農的蓑衣、斗笠、扁擔……每一件藏品都能讓參觀者的記憶回到了鄉村,不禁讓人浮想“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”的畫面。

            “雖然這些農具、紡具、生活用品離人們漸行漸遠,但這些物件是記錄農耕生活的活字典,反映了過去幾代人的生活和智慧,是留住鄉情的重要載體?!痹擆^的主創人員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彭勁介紹。

            咸安區政府一工作人員說,這里原來是一處百年老屋,已荒廢多年,2018年,鎮里請來了湖科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師生們,對這里進行了保護性翻新,除了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原有的古民居以外,還進行了重新設計。

            馬橋園內,只能站下一個人的石橋,微縮版的淦河,風吹可現的楠竹林,還有用石料雕刻的精致戰馬和正在農耕的村民,一物一景精致至極。

            “每一件藏品本身就是一個故事,再將這個故事挖掘和呈現出來,本身又會有很多故事。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?!迸韯耪f。

            穿越于歷史長河的時光隧道中,一邊是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,一邊是沉睡的歷史物件,細細品味,感覺自己有一種時空錯覺,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,身為何人了。

            歷史名人館里,一個個人物故事不斷在耳畔回響,令人精神振奮。館內,一群游客正在參觀,不時駐足觀看或提出問題,對于展廳內的馬橋文化表現出極大興趣。

            記憶館開館后,門口經常停滿了慕名而來的旅游團大巴。

            摸著木雕石刻,聽著歷史過往,感受撲面而來的鮮活故事,回憶著濃濃的鄉愁,記憶館讓馬橋文化可見,可觸,可感。(朱亞平、梁欣、方嬌)


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但堂丹
            附件:
            国内精品久久久无码精品_亚洲男人A∨资源网_99热国产亚洲精品_无码专区中文无码野外